《黑暗物质》——这可能是年度最佳的奇幻电视剧
好吧,标题好大的口气,似乎容易起争议,引来不适。但还是架不住笔者观看后的激动与喜爱,也就“勉为其难”地加个可能吧~
《黑暗物质》就像万花筒,在这个奇幻世界中,一切既熟悉又陌生,各类不同的元素掺杂一起,搓成一团,在屏幕中碰撞开花。倘若我国讲究文体两开花,那腐国算是追求多点开花的典型了。
当直升机冲破迷雾,呼啸而过,映着苍白月色,穿过高耸的哥特式尖顶,你就知道,这部电视剧气质出挑,绝不简单。
你能熟悉于教科书中的巨型飞艇;却惊异于驱动飞艇的神秘动力;
你能看到科学发展遵循着历史轨迹;却看到封建文化依然繁荣昌盛;
你能感叹工业革命后时代的大型城市群;却惊诧封建教会的威严仍然端坐中心;
你能醉心片中维多利亚时代的精致典雅;却看到后现代式的素净简练;
你能发现人类还是那个人类,民族与文化依然没变;却拥有着如同口袋妖怪般的灵魂宠物,穿梭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;
一切发生在我们熟习的世界,却又显得如此遥远陌生、奇特怪状,就像一个平行于我们世界的异域世界,两者共生在一棵世界之树上,汲取养分,葳蕤生枝,在同一个节点,分叉出完全不同的未来。这些未来构成茂密的树冠,参天蔽日。
小说正是以平行世界为骨架,创作出的奇幻文学。
在《黑暗物质》中,主体世界是一个融合了奇幻、科幻、童话、悬疑、宗教,以及略带点工业革命后,蒸汽朋克色彩的世界。这个世界的主要矛盾同中世纪如出一辙,依旧是科学与宗教之争,自由与专制之辩。其故事,同许多儿童文学一样:一个天生异质、承担天责的孩子,追随自己的宿命,裹挟在历史潮流之中。
带着“为何死后精灵会消失,人类却徒留一副枯骨”的天真质问与思辨,她冲破世俗、权威,摆脱成人世界的复杂,以孩子的纯真与理想,拯救这个垂垂老矣的腐朽世界。大人的世界是固定僵化的,唯有孩子尚有可塑性。这也是为什么,孩子的“精灵”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,其形态并不定型......因笔者没有看过原著,只大致了解了一番,这里的描述与想法,仅限《黑暗物质》这部电视剧以及电影《黄金罗盘》带给我的观感。
说到这里,讲讲《黄金罗盘》。
早在2007年,电影《黄金罗盘》就已上映。片中,妮可·基德曼、伊娃·格林两位女神坐镇,集结了丹尼尔·克雷格(007邦德第六任)、伊恩·麦克莱恩(《指环王》中的甘道夫,电影中为北极熊的配音演员)、山姆·艾里奥特(《谋杀绿脚趾》中和督爷喝酒聊天的牛仔哥,电影中也就是个牛仔哥,职业牛仔哥扮演者)等众多大咖,其阵容可谓璀璨炫目,众星云集。但电影的表现欠佳,票房惨淡,无法同小说原著一样,成为经典。
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菲利普·普尔曼同名小说《黄金罗盘》,该小说属《黑暗物质三部曲》的第一部,另外两部为《奥秘匕首》,《琥珀望远镜》。
《黑暗三部曲》声名高筑。
卡内基奖章评委称:“这本书重新定义了儿童文学,改变了人们看儿童读物的视角和思维。”
BBC“大阅读”活动票选中,被选为“有史以来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说”第三位,排在《魔戒》和《傲慢与偏见》之后。
可以看到,想要高屋建瓴,通过影视改编,还原这部伟大小说,何其困难。
说回电视剧。
《黑暗物质》与《黄金罗盘》一样,改编自菲利普·普尔曼的《黑暗物质三部曲》。所以,熟悉的观众会发现,电视剧首集的剧情除开人物动机和人物关系间的微妙不同,几乎是对电影的复刻。无论是故事脉络、叙事逻辑还是场面调度,几乎同电影完全一样。
《黑暗物质》与《黄金罗盘》又不同。从电视剧剧名就能发现,《黑暗物质》是对整个小说系列的还原,而非《黄金罗盘》一部。并且,电视剧整体风格相对粗犷硬朗,不像电影油然一股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油画感,相比《黄金罗盘》这个“文艺妇女”,《黑暗物质》更像个“淘气假小子”。
这里,BBC的意图不言而喻。他想承接电影,吸取教训,以电视剧重启这个系列,不是对《黄金罗盘》的翻案昭雪,而是对整部系列小说的还原。并且,剧版的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,“x教授”詹姆斯·麦卡沃伊坐镇,“威尔森夫人”紧随,“小狼”达芙妮·基恩主C,气场可谓汹涌。
再细细回味下逼格满满的片花和音乐,隐约感受到一股“权力”的史诗感。
综上可见,BBC野心昭昭,路人皆知。
最后,说说不足。
首集出场人物众多,关系复杂,但整体节奏又快又平,使得许多细节交代不清。比如,剧中对“尘埃”的解释不够明白,使得笔者起初模棱两可,最后通过电影才得以明白。
所以,我的建议是,在观看此剧前,先观摩下电影。当然了,原著党们权且无视,慢慢享受这部好剧吧!